ART
艺术

闫威个展登陆Hi艺术中心

浏览:



展览海报


3月3日,闫威个展“浮世”个展亮相Hi艺术中心。这是继2015年“零上四度”之后在Hi艺术中心的第二个个展。展览展出了艺术家闫威近年来的三十余件作品,其中“Vanity”系列更是首次向公众亮相。谈到新展览,闫威坦言,“相比3年前,我觉得自己现在思考的问题更加成熟,也更加知道自己的兴趣点在哪里,同时在表达技法上也愈趋稳定。不过“零上四度”在当时,已经尽自己的努力做到了最好,所以没有不满意,但成长是必须的”。
 


展览开幕现场
 

出生于1981年的闫威是时下流行的斜杠青年。从女装代言,到汽车的涂鸦制造,从某运动品牌的迷思世界,到著名酒标的跨界设计,所谓设计师、艺术家、插画师,都是闫威的“斜杠身份”,时至今日,闫威仍然保留着一个跨界团队。跨界让闫威体验与众不同的艺术世界,而这些体验又最终与闫威的创作发生着千丝万缕的关联。项目执行的经验让闫威习惯从整体考虑画面,这既保证了其作品叙事性的完整,也保留了在画面中“隐藏逻辑”的可能,而正是这两个方面的成熟,组成了闫威极具个人风格的画面。

 




 展览现场


艺术家自述


在此处这幅Lucas Cranach the Elder为Cuspinian夫妇婚礼所绘制的双人肖像里,布满了丰富的象征主义符号。作为人文学者的丈夫所佩戴的红色贝雷帽暗指他的医生身份,妻子后方的鹦鹉也通过宗教意味的联想来呼应着新娘的贞洁和美德。出现在画面中部的水与后方燃烧的丛林,代表着男女两种性别,以及水与火这两级的和谐互补共生,并以此来比喻夫妻间的关系,同时也在比喻基督教所倡导的无垢(Immaculate)。画面上方争斗中的猫头鹰与猎物,天鹅和老鹰也是人文主义学者爱用的题材,指代勇气与智慧。阿波罗,缪思女神和代表主显(Epiphany)的星辰穿插点缀背景,而这些神话人物本身也有自己的象征含义,与当时社会倡导的精神旋律紧密结合。
 


老卢卡斯•克拉那赫
《科斯皮尼博士和他的妻子安娜》,1502
Dr. Oskar Reinhart收藏,温特图尔,瑞士

解读这幅作品的过程让我很着迷,因为从象征含义的角度理解作品时-,我看到一种跨越文化的共性。在东方,一片荷叶、一杆翠竹,也都有其特定的含义,而不仅是对自然的再现。尤其在文学作品中,用暗喻来影射某一特定信息的手法无处不在。这种通过具象或抽象符号赋予特定含义的行为贯穿文明始终,也包括我们今天这个信息爆炸娱乐致死的社会。但是动机是否有变化呢?曾经这些是被作为彰显权力,劝诫民众或提倡德行来使用的,那么今天人们在使用这些符号时具有什么样的意识呢?我们观看历史上的作品时,由于缺乏一定的背景知识,那些在当时显而易见的符号可能仅剩下了装饰作用,但即便具备丰富的历史知识,谁又能说自己确实无误的理解了这些作品呢?这不仅适用于西方,也同样适用于我们自身的文化。传奇,异闻,野史各种信息混杂在一起,为何古人执迷于画竹,画山水,为何我们一些雕塑竟能在中亚找到参照,等等。有时过程反而比结论更加引人入胜。


闫威  捉摸不定的距离 2016 布面丙烯 150×200cm

 
源于这种兴趣,我的作品中经常会采用很多具有象征主义的元素,以一种层层相叠的方式来营造画面的内容,不同的图层以透明叠加,剥落等方式糅合在一起,产生有机的联系,这一过程中自然地产生出一种功效,可涉及到个人和整体。这是一个交流的过程,我来设计一种线索,由观众进行不同的解读。通过这种表达方式,我们每天接触的大量信息,无论其具有价值与否,以及这些信息所带来的情感变化,知识层面的变化都会原本地反映在作品之中,而我女性的独特视角也会自然地交织在作品中。我画画时没有底稿,具体来说就是没有铅笔,炭笔类工具勾画在底料上的大概构图,画面的设置是一个进行的过程,基本只用粉笔勾出大致位置和轮廓,后期上颜色时就完全被扫掉了,底色完成后用粉笔松松的标出背景的位置,画完后再大概标出人物的动态和位置然后覆盖,每一层都是这么操作的,偶尔会有几根较牢固的粉笔线留下来,但也仅限于此。由于画面有很多不可控制的因素,所以后期在进行画面主体时不可避免的要重新调整构图,很多时候不得不把我满意的花费大量时间处理细节覆盖掉,但这也是没有办法的事情,毕竟所有的这些基础都是为整体内容来服务的,而这些被覆盖的部分也成为了我预留的信息和线索。



闫威  Vanity系列-夏季的门廊 2017 布面丙烯 80×60cm

 
我一直对北部文艺复兴的艺术家们感兴趣,例如Bosch,Bruegel,Lucas Cranach,Petrus Christus 等。尤其Lucas Cranach夸张的人物表现方式,对线条的应用和近乎插图式的面部处理。我并不觉得与他的作品的隔阂存在几个世纪的距离,反而感觉很熟悉,他的作品中具有一种忧郁(melancholy)的气质,人体虽然违背解剖学但却莫名其妙的和谐,是我在创作时的额外参照。结合宗教改革,地理大发现,语言演化等因素去尝试理解Bosch作品的过程也是充满了意外与惊喜。



闫威  博物馆 2017 布面丙烯 150×200cm
 

在我的创作中,身边随处可见的事物也提供了很多灵感。我经常将植物、动物,骨骼等元素进行打散组合,甚至进行抽象化的概括,从中产生一种新的诠释方法。相比于前几年可能还在探索个人语言的阶段,我这一个时期相对比较沉静,对自己感兴趣的课题也有了更为明确的方向。其中过程不可谓不艰苦,如今每天也还在不断对自己发问,但这也是从事艺术行业的乐趣所在吧。
 
2017年我去了一趟德国,正值卡塞尔文献展,这个平时没什么人去的小镇在此期间变的熙熙攘攘,满大街都是来朝圣和社交的艺术圈人士,随便找个德国馆子吃饭,边上可能就坐着一桌美国来的艺术老师在高谈阔论,身后一桌中国人吆喝着在狂饮德国啤酒,桌上摆着一盘油汪汪的大肘子。行走街头,没准一个墙根底下就在上演着行为艺术,真是好不热闹。原本打算买两天套票好好看个够的,结果一天就打道回府, 不否认我看到了很多自己感兴趣的作品,但某一个时间点我产生了一种极为浮躁的感觉就好像在逛热门旅游景点,让人无法久留。



闫威  复兴 2017 布面丙烯 50×40cm 

 
巴塞尔之后我折返慕尼黑和柏林,反而在这两个城市好好的过了把艺术瘾,柏林的Gemäldegalerie周边就集合了数个从经典到实验的美术馆,慕尼黑的Alte Pinakothek也是慢慢的看了很多大师名作,在一个工作人员比观众还多的氛围下慢慢体验,这是之前没有的感受。回来不久我开始了Vanity这个系列,会选用这个词作为系列名称,是因为它和vanitas的关系,vanitas作为具有劝世和宗教功能的西方静物画类别,我感觉这里面传达的精神层面的含义和我们东方的虚无观有异曲同工的效果,相较于差异,我更加关心这种相似点,从我自身经验出发,我觉得共性才是在不同文化激烈碰撞的时代共存的方法。在思考如何用一种讽刺,近乎玩笑的方法来表现我们当下的状态时,气球这个元素进入了我的考量范围,它是玩乐,轻盈,浮华,同时也是不堪一击的,极为不稳定的,接下来确定以不同空间来展开构图,在参照了一些肖像画的传统和抽象概括后就产生了眼下的这一系列作品。
 



闫威  狩猎 2016 布面丙烯 150×240cm 


在其它几组作品中较多的关注了女性身体的特质,以及和外界的关系,背景元素兼具循环往复之意,比如在《门球》这件作品中背景的植物图案中纠缠着繁衍与消逝,而在《无花果》中,背景中的白色对称的无花果树则暗指生命的轮转。我想用一种具有迷惑性的肉感形体来传达信息,这也源于我自身的生理和心理经验。但这些信息是否能够与观众产生共鸣,是我无法控制的。过去两年的一连串小事件,是我看待周遭观点产生变化的起因,未来是捉摸不定的,抓紧当下这句话我现在看起来尤为感同身受。
 


闫威  有你的陪伴 2016 布面丙烯 160×280cm 
 

但凡从事创作的人都会或多或少的纠结于自己作品的独特性吧,在我看来只要人还是社会性的动物,就不可能开天辟地说自己的东西独一无二,尤其是视觉领域必然是一种层层累积的结果,但每个人又是独特的,在探索的过程中必然会掺入自己的经历和感受,这也是艺术常做常新,无比吸引人的地方。


闫威
2018年2月

 

绝对杂志

社址:北京市海淀区正福寺路10号允泽别院绝对传媒

电话: +86-010-52806700

Copyright © 2014-2015 Absolute,绝对杂志 All Rights Reserved
未经书面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