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RT
艺术

流光溢彩 铜人生

浏览:



 

        出生于1944年的朱炳仁是一个传奇铜匠世家的第四代传人。朱家做铜的经历可以上溯至清朝同治年间的第一代朱雨相和朱庆润。1983年改革开放,朱炳仁与父亲共同开创“金星铜店”,从为开放的中国兴办公司做铜字招牌开始,成为铜雕领域中唯一一位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和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继承人。


 

火之缘
 

        2006年,朱炳仁为常州天宁寺建造宝塔,在竣工的尾声,烧起了一场大火。屋檐被烧毁,而高温熔炼形成的铜结晶体千姿百态,引起了朱炳仁的注意。从而开启了没有模具的熔铜艺术新领域。传统的铜文化,都是铸铜文化,铜只能在翻模中成型。而朱炳仁独创的,则是熔铜工艺。它实现了第一次让铜在一定的空间里自由流动,不受拘束,形成千姿百态的肌理。熔铜脱离模具,一次成型,因而每一件都是孤品,不可复制,是目前世界的首创。


 

诗与铜
 

        近日,来自中国杭州的2015只金灿灿却又空空的金饭碗来到了北京大学图书馆。而对于此次活动的意义,朱炳仁认为这是从艺术角度来关注社会,关注民生,关注人类的生存。他表示艺术是不能关起门来的,是要给大家去享受的,大家在享受的过程当中,也会得到一些启示。艺术家画画是在表达艺术家对文化社会和环境与生存的一些看法,很多艺术家也都在做这方面的事情,这是关注社会和人类生存的问题。

 

        “至于这个金饭碗空了,我原来写过一篇文章,讲到上天给我们人类非常大的财富,就是上天花了四十六亿年给了我们这些东西,装满了我们的金饭碗。但是现在我们要知道矿产还有资源的枯竭,水资源的污染,包括空气以及生物链顶端的人类对其他生物进行的破坏,要让人类警觉。因为北大的学子很快就要踏入社会了,他们在社会的奋斗就是做好自己的事情,保护我们的生存环境。”

 

        在2012年朱炳仁就曾在北大举行了第一本诗集的首发仪式。此次《乡语》也是第二次来到北大校园,朱炳仁的很多诗都是在他创作铜雕作品时的一些感受,激发了他的新理念思想。他认为这些诗歌是精神层面的东西,铜艺术也是精神层面的东西,所以它们互通,都是在反映思想活动和坚持。
 


 

让铜雕重回人们视线
 

        朱炳仁不仅在北京798艺术中心有展馆,在杭州清河坊历史街区也建造了2000多平方米的中国首座江南铜屋—朱炳仁铜雕艺术博物馆,为杭州增添了一处人文景观。在绍兴也开设了一家小型的铜屋叫朱家台门。这些馆内不光免费开放而且欢迎游客拍照,还可以零距离抚摸铜产品。这在别的博物馆是想都不敢想的事情。对于这么做的初衷,朱炳仁说,“铜文化有五千年的历史,历史是非常悠久的,但是后来由于各种原因淡出了我们老百姓的生活。而且在中国最大的百货大楼里面是买不到铜的。作为这个铜艺传人,所以我在想我们要怎么做好这件事情,让铜回到老百姓的生活当中去。”


 

绝对杂志

社址:北京市海淀区正福寺路10号允泽别院绝对传媒

电话: +86-010-52806700

Copyright © 2014-2015 Absolute,绝对杂志 All Rights Reserved
未经书面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